事業(yè)單位評聘分離政策

在一般的事業(yè)單位,職稱工作包括職稱評審和職稱聘任。也就是說評和聘是兩回事。評聘分離政策就是在該單位評是評,聘是聘,評上不一定有指標,沒指標就不聘用。評聘結合就是評上就聘,就兌現工資。

微信號:ctkjcq
添加微信好友, 獲取更多信息
復制微信號

法律依據:
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》

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,應當遵循合法、公平、平等自愿、協(xié)商一致、誠實信用的原則。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,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。

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,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。已建立勞動關系,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,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,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。

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(xié)商一致,可以解除勞動合同。

[重慶市]重慶評聘分離職稱,重慶副高級職稱評審

電工在重慶能不能評職稱

能評職稱。

電工是從事電力生產和電氣制造電氣維修、建筑安裝行業(yè)等工業(yè)生產體系的人員(工種)。從事電磁領域的客觀規(guī)律研究及其應用的人員,通常稱電氣工程師。電工學,一門學科,與電子學相對,主要研究強電。也可以是電氣工程的簡稱。

職稱最初源于職務名稱,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專業(yè)技術水平、能力,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,是反映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、工作能力的標志。隨著社會發(fā)展的需要,逐步產生了對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水平評價與聘任崗位相分離的需要,即“評聘分離”,職稱的概念也相應發(fā)生了變化。聘任的崗位稱之為“專業(yè)技術職務”,簡稱職務;而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水平則以“專業(yè)技術職務任職資格”來標識,簡稱職稱。

重慶市專業(yè)技術人員職稱有用嗎

有用。

個人來說幫助還是挺大得,主要還得看你得規(guī)劃:

1、職稱反映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、工作能力,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。

2、有職稱有利于找工作和崗位晉升,初級/中級/高級職稱可以將你的事業(yè)帶到更高的起點,從而獲得更優(yōu)越的職位和薪酬,當然也少不了相應的專業(yè)技術人才補貼,更加有利于你職業(yè)生涯的長期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

3、增加落戶籌碼,具備中級工程師以上職稱的人員可以申請上海戶口,以后子女入學高考,可以參加上海市的中考、高考。

職稱最初源于職務名稱,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專業(yè)技術水平、能力,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,是反映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、工作能力的標志。隨著社會發(fā)展的需要,逐步產生了對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水平評價與聘任崗位相分離的需要,即“評聘分離”,職稱的概念也相應發(fā)生了變化。聘任的崗位稱之為“專業(yè)技術職務”,簡稱職務;而專業(yè)技術人員的水平則以“專業(yè)技術職務任職資格”來標識,簡稱職稱。

職稱評聘分離有何利弊?

“三味”是本地最早實行職稱評聘分離時的首批“受傷者”。

“三味”99年評上中級(中一)時,開始實行評聘分離。99年之前,別說聘,即便是評職稱,是怎么回事重慶評聘分離職稱我都不清楚。記得初級中三是參加工作滿一年后91年定的級,什么表也沒填過;初級中二是94年時學校讓我莫名其妙地填了個表,就完事了。當時老師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“職稱“這玩意。大約到了96年時,老師們開始注意到職稱的意義,同時,不少老師著手評職稱的事。我醒悟得較晚,直到99年才學著別人的樣子申報了中級(中一)職稱,因為聽說評上職稱就可以加一檔工資。

幸運的是,99年我申報中級(中一)職稱竟然很順利地通了。但不幸的是,在我剛評上中一時,就不可以直接晉級工資了。說是評上還得聘上才行。但由于聘是有名額限制的,據說前些年已將名額用完,沒指標了,必須等有指標時再聘。不料,這一等,我就等了足足8年,直到2006年才聘上!

這“八年抗戰(zhàn)”,心里真不好受,倒不如沒評上還好受些。

另一方面,“三味”又是本地最早實行職稱“評聘合一,即評即聘”的首批“受益者”。

“三味”2017年評上高級(副高)職稱,很幸運,不僅是首批享受“滿20年鄉(xiāng)村教師教齡的教師不受崗位控制數限制”政策評上的,而且還是首批“評聘合一,即評即聘”的受益者。

在“三味”前5年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,與我同年才聘上并晉級工資。

究竟職稱實行評聘分離有何利弊呢?

以教師為例,職稱評聘分離,其利在于更大限度地激勵教師的潛能、減少地方財政壓力。

教師為評上職稱,就得費九牛二虎之力,評上后,還不可放松,還須拼盡全力教學工作才有機會聘上,只有聘上了才可以暫緩一口氣,輕松一陣子?!@才是職稱設置的本意嘛。

當然,從地方財政上看,少些人數或延遲些時間聘上職稱,地方財政壓力就會小些。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。

職稱評聘分離,其害在于讓教師因職稱拖累得的懷疑人生。

為了評上職稱,老師須拼盡全力獲取各種榮譽證、搞課題、寫論文、當班主任、支教……而評上后,這些榮譽和資歷就算報廢了,后面再聘時,只能看任現職以來的實力,一切得從零開始積累。能不累嗎?

“三味”有一點沒想明白重慶評聘分離職稱

既然職稱就是在職人員能力和資歷的認證,理當評上就應享受與其“認證“相符的工資待遇,可為什么評上后,又必須得經過“聘”這一關才享受待遇?

如果“聘”這一關不是為故意設限擺障,那么,與“脫褲子打P”又有何異?

網友們,你們說呢?

力求用時代的眼光、理智的頭腦、友善的言語,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。感謝您的閱讀、點贊和關注,并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!

高校教師評完職稱后多久調工資

3個月。

與重慶為例:

1.一般重慶教師評職稱成功后會在三個月之內上報到重慶市教育局。

2.重慶市教育局審批過后會給評職稱成功后的教師調整工資。

重慶評聘分離職稱我國實行的是評聘分開的職稱制度。被評上“高級教師”。并不能馬上兌現“高級教師”的崗位工資。因為這只證明重慶評聘分離職稱你具備“高級教師”的任職資格。并沒有在“高級教師”的工作崗位上任職。由于“高級”指標被控制的很嚴重慶評聘分離職稱,所以只有等到有了高級指標重慶評聘分離職稱,學校愿意聘你重慶評聘分離職稱,才能享受“高級教師”的工資待遇。